11112223333

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第十期“麓峰”交叉科学论坛

作者:    编辑:钟俊丽    来源:     日期:2024-12-31浏览数:




12月28日,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第十期“麓峰”交叉科学论坛在量子楼410会议室举办。本期论坛的主题为:生物物理前沿。华中科技大学黄胜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宋敬东研究员,我校医学部谷峰教授、刘如石教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陈文沅副教授、肖浩博士,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艾建平等出席会议。论坛由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红荣和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程凌鹏教授主持。

 

 

艾建平对参加论坛的嘉宾和师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我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成果。他认为,学校搭建交叉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合作平台有助于产生重大科研突破,开放、活跃的学科交叉氛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他期望,通过我校“麓峰”交叉科学论坛,共同营造浓厚的学科交叉氛围,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发展,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重大科技突破。

 

 

黄胜友围绕“AI助力冷冻电镜密度图优化与结构建模”展开报告。他指出,冷冻电镜是实验测定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结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由于原始冷冻电镜密度图存在信号对比度损失和分辨率不均一性等问题,导致后续的原子结构建模过程非常困难和耗时。他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冷冻电镜密度图优化算法EMReady,它显著提升了冷冻电镜密度图的质量和“分辨率”。他还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冷冻电镜蛋白质复合物结构建模EMBuild和核酸结构建模EMRNA等方法。他希望,各领域学者加强科研合作,共同攻克分辨率较低的冷冻电镜密度图建模等难题。

 

 

谷峰做了“研发新一代碱基编辑技术来探索人类疾病的治疗”学术报告。他介绍了基因组编辑工具SaCas9、efSaCas9、ABE及ABE变体、NG-ABEmax-KR、ABE8e、NG-ABE9e及其在科学研究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基因编辑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将为其介导地中海贫血症、白内障等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他希望,能够和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基因治疗技术在人类重大疾病中的应用。

 

 

刘如石以“仿生普鲁士蓝负载华蟾毒精靶向治疗结直肠癌”展开报告。他介绍了中药华蟾毒精提取物在抗癌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优势。面对华蟾毒精提取物在血浆稳定性较差,心脏毒性等问题,创新性地将华蟾毒素负载在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中,并将杂交细胞膜涂层赋予小鼠免疫逃逸和肿瘤归巢能力,结合光热疗法,对结直肠癌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他指出,该研究提出的负载华蟾毒素纳米颗粒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策略。

 


宋敬东以“透射电镜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病毒、病毒的形态及病毒分类。他从疫情应对、快速鉴定、科研工作等方面切入,深度讲解了透射电镜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案例,分享了他在新冠病毒等病原体检测中的经历。他表示,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电镜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技术在鉴定新病原体或未知病原体方面,特别是在病毒性传染病中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高效精准的电镜检测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样本处理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病毒形态学、形态发生学、病毒分类学知识,以及超微病理学、临床医学、传染病学知识。他指出,伴随科技的发展,电镜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等能够发挥更好的技术优势。

 

 

肖浩基于“噬菌体P22前衣壳非对称结构及组装机制研究”展开报告。他介绍了噬菌体的研究背景以及原位非对称结构的研究进展,并从噬菌体样品制备及结构解析、噬菌体P22高分辨衣壳结构和前衣壳非对称结构三个方面,讲解了基于非对称重构方法对前衣壳内部门户蛋白及支架蛋白网络结构研究的过程。他剖析了支架蛋白与其他蛋白协同作用而实现的前衣壳组装过程,并推测包括疱疹病毒和腺病毒在内的其他dsDNA病毒可能也采取了类似的组装策略。



刘红荣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期论坛以生物物理前沿为切入点,探讨基于冷冻电镜技术的软物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其意义重大,相关研究已成为国际高精尖的热点研究领域。他建议,青年教师和学者们抓住机会,和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度探讨,寻求合作契机,助力自己的学业和科研事业。他鼓励青年学子们利用好交叉论坛这一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有意识地提升学科交叉思想,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本期论坛由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省量子科技学会、物质微结构与功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交叉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来自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部的师生约60人参与。


一审:钟俊丽

二审:艾建平

三审:刘红荣

上一条:聚焦全国两会上的湖南师大声音‼️

下一条:传统工艺与先进文创科技创新团队科研成果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关闭】 打印    收藏